电 话:
邮 箱: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宋的林村宋墓买地券,材质为泥质灰陶砖瓦。关于我名字中的“地”,这里要说的是此“地”非彼“地”!别看我体积不大,作为见证历史发展的一分子,我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补充。
在汉代,祭祀活动的陪葬品中多以陶器为主,西汉时多陶俑,东汉时期,陪葬陶器则更反映日常生活。
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灰陶猪圈,整个造型保留了现实生活中圈舍的一些特征,如屋顶的构造、通道的建造等。猪圈分上、下两层,上层两个对角分别建有两个厕所。这种厕所、猪圈合二为一的建筑,污染源集中,便于清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文明发展水平。
东汉时期庄园经济不断发展,各地诸侯、地主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仓禀”进行屯粮。这一变化也让丧葬明器发生改变,随葬品中出现模型化的屯粮设施陶囷和陶仓,表达了时人祈求在死后世界能够丰衣足食。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汉代绿釉陶仓,是流行于东汉为随葬而烧造的一种陶器。
宋代,随着制瓷匠人技术的革新,这一时期青白釉瓷器成为主流。后烧制专用冥器,类似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此种青白釉瓷魂瓶是这一时期的特色陪葬品。
魂瓶又称“谷仓罐”“堆塑罐”,由汉代的五联罐演变而来,其器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矮胖变得修长。上部带盖,盖顶形似多级宝塔,四边贴附立体祥云纹,顶部所立展翅飞翔的飞鸟一只,下面堆塑一腾飞于祥云之中的游龙,再下面是一圈浅雕人像。下部瓶身光素,与盖顶、颈部的繁缛雕饰相互映衬。
后历经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各式镇墓神像,为避邪之物,以佑护逝者亡魂的安宁。因此,镇墓兽一般长相较为凶狠,只有起到了震慑鬼怪妖魔等邪恶力量的作用,才能守卫好主人的墓室。
陶楼盛行于东汉中晚期,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陶楼造型逼真,结构合理,制作工艺精巧,是对明代建筑的一定反映。
海南自贸港一周大事记 第五届消博会落幕 供需对接会意向签约金额约920亿元